在香港,面對債務壓力時,很多人會聽到不同的 香港債務解決方案,其中包括 債務重組計劃(Debt Relief Plan, DRP) 和 破產(Bankruptcy)。兩者都是債務人常見的選擇,但本質上差異極大。
很多人誤以為 DRP 就是破產的前奏,或者只要參加 DRP 就能免責。事實並非如此。本文將深入分析 「DRP vs 破產」 的差別,解釋它們的流程、優缺點,以及如何根據自身情況作出判斷。
一、什麼是 DRP(債務重組計劃)?
DRP,全名 Debt Relief Plan,中文常稱為 債務舒緩計劃 / 債務重組計劃。它主要針對 信用卡債務、私人貸款 等無抵押借貸。
核心原理是:
將多筆卡數或貸款整合起來;
由銀行或財務機構同意,降低利率(例如由 30% 降至 8–12%);
延長還款期至 3–5 年甚至更久;
每月只需還一筆固定金額。
👉 DRP 的重點在於 「仍需還款,但壓力變得可承受」。
二、什麼是破產?
破產是一種 正式的法律程序。當債務人完全無力償還時,可以向法院申請破產;同樣,債權人也能向法院提出申請,強制債務人破產。
破產後會發生:
資產清算:物業、汽車、投資等資產會被出售以清償債務;
解除債務:完成破產程序後,剩餘債務會被解除;
信用嚴重受損:破產紀錄會保存約 7–10 年;
職業限制:律師、會計師、保險代理等專業資格可能被吊銷;
生活限制:破產期間不能擔任公司董事,開設新公司需受監管。
👉 破產的特點是 「徹底免除債務,但代價極大」。
三、DRP vs 破產:核心分別
- 性質不同
DRP:屬於銀行與債務人之間的協商,沒有法律強制力。
破產:由法院介入,具法律效力,所有債權人都必須遵守。
- 債務責任不同
DRP:債務人仍需還清本金與利息,只是方式更寬鬆。
破產:完成程序後,剩餘債務會被法律解除。
- 信用影響不同
DRP:信用報告會標註「重組還款」,未來數年難以借貸。
破產:信用紀錄毀滅性打擊,長達 7–10 年難以恢復。
- 職業影響不同
DRP:一般不會影響專業資格。
破產:部分職業(如會計師、律師、董事)會受到限制。
- 心理壓力不同
DRP:債務人能維持基本尊嚴,壓力相對較低。
破產:社會標籤較重,心理與家庭壓力較大。
四、DRP 的好處與壞處
好處:
月供立即減少,壓力大幅降低;
利率下降,更多款項用於本金;
避免破產,保留基本信用與職業資格;
財務管理更簡單,每月只需還一筆。
壞處:
信用紀錄受損,未來數年難以再借貸;
還款期延長,總利息可能比原來更多;
需債權人同意,存在失敗風險;
容易遇上黑心中介,收費高昂卻無實際幫助。
五、破產的好處與壞處
好處:
徹底免除所有債務;
適合完全無力償還的人,能重新開始人生。
壞處:
所有資產被清算;
信用嚴重受損,長期難以翻身;
專業資格與職業可能受影響;
社會與心理壓力極大。
六、DRP vs IVA vs 破產
在香港,除了 DRP 和破產,還有 IVA(個人自願安排)。
DRP:銀行協商,適合中等債務(20–80 萬港元)。
IVA:法院批准,具法律保障,能部分減免本金,適合大額債務(50–100 萬以上)。
破產:徹底解除債務,但代價極高,通常是最後手段。
七、真實案例
案例一:選擇 DRP
林小姐因過度使用信用卡,欠下 35 萬港元。她仍有固定收入,但無法應付 15,000 元月供。透過 DRP,她把利率降至 10%,月供減至 6,000 元,五年後清還所有債務,避免了破產。
案例二:選擇破產
黃先生因投資失利,欠下 300 萬港元,完全無力償還。最終他選擇破產,雖然資產被清算,但徹底解除債務,重新開始生活。
八、如何選擇 DRP 或破產?
若仍有 穩定收入,可以考慮 DRP,避免破產帶來的嚴重後果。
若債務 龐大且完全無力償還,破產可能是最後的出路。
若債務在 50–100 萬以上,但仍希望保留專業資格,可以考慮 IVA。
九、專業建議
優先嘗試 DRP:直接向銀行申請,避免中介陷阱。
評估總利息:不要只看月供降低,也要計算最終總還款額。
若金額過大:考慮 IVA,比 DRP 更具保障。
破產為最後手段:適合完全失去償還能力的人。
改善理財習慣:無論選擇哪種方案,都要避免再次陷入債務困境。
十、結論
「DRP vs 破產」的最大分別在於:
DRP:仍需還款,但壓力可控,信用受影響有限;
破產:徹底免除債務,但代價是資產清算、信用毀滅、職業限制。
對於仍有收入的債務人,DRP 或 IVA 通常比破產更合適。破產只適合完全無法償還、毫無退路的人。
最重要的是,債務人必須全面了解不同方案的影響,根據自身情況謹慎選擇,並從根本改善理財習慣,才能真正走出債務陰影,重獲財務自由。